這里,青山掩映、流水潺潺
這里,池塘田埂、阡陌交錯
這里,道路整潔、民風淳樸
這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這
里
·
是
蕪
湖
美
麗
鄉
村
“十三五”以來
蕪湖加快推進美麗鄉村提檔升級
深化農旅融合發展,
進一步完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
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著力提升人居環境,
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如今
走進蕪湖美麗鄉村
引人矚目的風景撲面而來
山清水秀、生態宜居、文明和諧
處處皆美景,村村展新顏!

3月35日,為進一步展示蕪湖在鄉村建設、產業扶貧發展等方面的新思路、新面貌、新成就,市委網信辦開展“網民看蕪湖·美麗鄉村行”活動,組織屬地網站、自媒體平臺及網民代表走進蕪湖新農村,借助新媒體視角展現美麗蕪湖新變化,廣泛傳播蕪湖好聲音,積極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村
魚米之鄉農業示范園
特色休閑養生旅游目的地
?村位于鏡湖區方村街道西南面,
青弋江分洪道(青安江)
和X009縣道穿境而過。
總面積4.2平方公里,
轄9個自然村和1個中心村,
共730戶2643人。
區域內環境良好,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耕地3000余畝,
可養殖水面積1300余畝,
屬于典型的江南水鄉。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
?村迎來了嶄新的變化。
村子里的新景象,
讓人們眼前一亮。
?村以“生態農業+戶外拓展”
的模式助推運動特色小鎮建設,
全域推進實施3000畝
高標農田建設、蓮藕項目、
奧創拓展中心和溜壩生態園等產業,
2020年接待游客2.1萬人次。
如今的?村已被列入
蕪湖市精品旅游線路
及重點景區村莊。
下一步?村將打造成
中國美麗鄉村示范村。
花橋鎮
提升人居環境
挖掘人文歷史
發展鄉村旅游
花橋鎮位于蕪湖市灣沚區,
總面積101.33平方千米,
山地面積2.5萬畝,
水面1.95萬畝,
水田4.35萬畝。
花橋為鳩茲故里,
境內有楚王城遺址、九十殿大廟、
花橋渡橋等眾多的古遺址遺跡
頗具歷史人文底蘊。
九十殿已申報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楚王城博物館)
(花橋中學校史館)
滿滿都是回憶
(非遺展示館)
(花橋渡橋)
近年來,
花橋鎮大力進行人居環境提升,
挖掘當地文化和歷史,
發展鄉村旅游。
將山水資源轉化成經濟動力,
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花橋鱷魚湖
位于蕪湖縣花橋鎮復興村,
東臨裘公河,
北接正在規劃的省級濕地公園—東草湖,
水域生態良好,視線通透開闊,
自然條件優越,
占地面積1200畝,
其中水面800余畝。
每年春季,
有成千上萬只野生鳥類
在這里息棲繁殖,
形成亮麗獨特的風景。
春色濃烈,氣溫回升,
睡了一個冬天的鱷魚,
慢慢開始探出頭來。
因為還未到捕食期
鱷魚與灰雁居然可以
”和諧相處“。
看厭了鱷魚還可以
在800畝的大水面上甩一竿,
體驗一把大水面垂釣的感覺
或者走走鋼絲繩
體驗一把驚險刺激的“云中漫步”。
很多人把天源時光山莊
比喻成世外桃源
遠離了城市的喧囂
田園、帳篷、草地、花香
藍藍的天空下,
一片紅杉樹
落葉隨風飄落,
自然法則,誰能逃脫!
花橋渡村
真是一步一景,
古老的村落,
古老的景致,
配以現代的水電路基礎改造,
讓鄉村既保持本真原色,
又跟上時代步伐。
“村”是詩句里的平仄
是生活中的點滴
更是無數人的家園

守護綠水青山
建設美麗鄉村
策劃/制作:辰時兩微工作室
全媒體記者 陳軼敏 攝影 陳軼敏 陶勇 視頻制作 陳軼敏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蕪湖傳媒中心(集團)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